导读:1928年,亚历山大·沃尔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他选择了7个财务比率即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有资金周转率,分别给定各指标的比重,然后确定标准比率(以行业平均数为基础),将实际比率与标准比率相比,得出相对比率,将此相对比率与各指标比重相乘,得出总评分。提出了综合比率评价体系,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免费提供专业财税问题解答,让您避免税务行政处罚风险
-
问老师不太名表这个沃尔评分法,这道题怎么跟这个知识点结合起来
答你这里首先计算一比率差异。
然后再用这个比例差异来进行修正评分。这两个公式第一个算的是比例差异,第二个算的是修正品牌。
-
问沃尔评分法下的指标体系中资产/固定资产的是什么公式计算?营业收入/净资产又是指什么啊?
答沃尔评分法下的指标体系中固定资产/资产的是什么固定资产比率,收入/净资产是净资产周转率
-
-
问沃尔评分法中按什么确定其标准评份值的(就是计算时要用的公式中乘以的那个评分值)?书上说的是重要性,可具体做题的时候怎样确定?谢谢!
答沃尔的评分法从理论上讲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未能证明为什么要选择这7个指标,而不是更多或更少些,或者选择别的财务比率,以及未能证明每个指标所占比重的合理性。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解决。
沃尔评分法从技术上讲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某一个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总评分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这个毛病是由财务比率与其比重相“乘”引起的。财务比率提高一倍,评分增加100%;而缩小一倍,其评分只减少50%。
尽管沃尔的方法在理论上还有待证明,在技术上也不完善,但它还是在实践中被应用。耐人寻味的是很多理论上相当完善的经济计量模型在实践中往往很难应用,而企业实际使用并行之有效的模型却又在理论上无法证明。这可能是人类对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认识还相当肤浅造成的。
沃尔评分法的改进
沃尔评分法的问题:某一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总评分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财务比率提高一倍,评分增加100%;缩小一倍,评分减少50%。原因在于:综合得分=评分值×关系比率。
将财务比率的标准值由企业最优值调整为本行业平均值;设定评分值的上限(正常值的1.5倍)和下限(正常值的一半)
综合得分=评分值+调整分
调整分=(实际比率-标准比率) ÷每分比率
每分比率=(行业最高比率-标准比率) ÷(最高评分-评分值)
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基本步骤包括:
(1)选择评价指标并分配指标权重;
盈利能力的指标: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值报酬率
偿债能力的指标:自有资本比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发展能力的指标:销售增长率、净利增长率、资产增长率
按重要程度确定各项比率指标的评分值,评分值之和为100。
三类指标的评分值约为5:3:2。盈利能力指标三者的比例约为2:2:1,偿债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中各项具体指标的重要性大体相当。
(2)确定各项比率指标的标准值,即各该指标在企业现时条件下的最优值。
(3)计算企业在一定时期各项比率指标的实际值。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资产总额×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净值报酬率=净利润÷净资产×100%
自有资本比率=净资产÷资产总额×100%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
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额÷基期销售额×100%
净利增长率=净利增加额÷基期净利×100%
资产增长率=资产增加额÷基期资产总额×100%
(4)形成评价结果。
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公式
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公式为:实际分数=实际值÷标准值×权重。
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此公式正确,
但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实际值越小得分应越高,用此公式计算的结果却恰恰相反;
另外,当某一单项指标的实际值畸高时,会导致最后总分大幅度增加,掩盖情况不良的指标,从而给管理者造成一种假象
-
问老师,沃尔沃xc90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吗?谢谢
答您好,若是油车,不免购置税
-
问老师,沃尔评分法,财务比率提高一倍,其综合指数增加100%;而财务比率缩小一倍,其综合指数只减少50%。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同学,你好
举个例子,假设综合指数=A*B.....
A提高一倍变成2A
那么新综合指数=2A*B.....
增加(2AB-AB)/AB=100%
-
问代售(代理商)沃尔玛预付卡,预付卡是沃尔玛发卡的 ,客户找谁开票?
沃尔玛给代售(代理商)是98折,是充值电子卡
沃尔玛给代售(代理商)98万的充值卡,代理商卖出去100万这个要怎么缴纳税款?
答你好,这个找沃尔玛开票的哦,人家沃尔玛就开98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