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 审计抽样应具备的三个特征: 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但不定机会均等)↓ 3. 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免费提供专业财税问题解答,让您避免税务行政处罚风险
-
问审计的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都是针对抽样风险的吧 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都是针对统计抽样的吧
答你好
抽样风险不管是统计还是非统计都有
而且非统计抽样也有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
问老师,请问老师,注会审计中,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属性抽样,变量抽样,四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统计抽样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利用随机方法选择样本
(2)依据概率论推断总体。
不同时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均属于非统计抽样。
一、相同点
1、都是通过样本中发现的错报或偏差率推断总体的特征。
2、运用得当都可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这也就是导读中提到的非统计抽样运用好了一样能达到与统计抽样相同的效果)
3、通过扩大样本量来降低抽样风险。
二、不同点
1、统计抽样可以量化风险,而非统计抽样不能量化风险,只能通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定性评价。
2、选取样本的方法不同。统计抽样只能采用随机数表法和系统选样法选取样本(都是随机,总体中每个抽样单元在被抽取时不但都有机会被选中,而且机会均等),而非统计除了可以采用上述两种选取样本方法外还可以采用随意选样。
3、推断总体结论不同。
(1)统计抽样
①属性抽样
如果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可容忍偏差率,则总体可以接受;如果估计的总体偏差率上限大于或等于可容忍偏差率,则总体不能接受,从而说明样本结果不支持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则应扩大样本规模,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如果估计的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则要谨慎做决定,考虑是否需要扩大样本量。
②变量抽样
如果总体错报上限不小于可容忍错报,不接受总体;如果总体错报上限低于可容忍错报,接受总体。
(2)非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由于不能量化风险,故它要比统计抽样谨慎很多。
①属性抽样
如果样本偏差率不低于或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不接受总体;如果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考虑扩大样本规模,进一步收集证据;如果样本偏差率大大低于可容忍偏差率,接受总体。
②变量抽样
总体错报点估计不低于、低于但接近可容忍错报,不接受总体;如果总体错报点估计虽小于可容忍错报,但差距既不很小又不很大,考虑扩大细节测试范围,获取进一步证据后再谨慎决策;如果总体错报点估计远远小于可容忍错报,接受总体。
-
-
问审计抽样如何选取样本呀?
答你好,
审计抽样的样本选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随机抽样法:通过随机数表或者计算机程序等方式,按照概率相等的原则来抽取被审计对象。这种方法适用于样本中各个项目之间没有关联性的情况。随机抽样法可以确保每个样本被选中的机会是均等的,从而避免主观性和偏见的影响,保证抽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分层抽样法:将被审计对象分成若干互相独立的层次,然后从各层中分别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查。分层抽样法能够保证样本更具代表性,相对来说比较精确和稳定地寻找问题。这种方法适用于被审计对象在性质、规模、重要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
3.系统抽样法:也称为等距抽样法,即将被审计对象内的每个项目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选择。例如,每五个项目中选择一个进行检查。系统抽样法比较简单易行,但在被审计对象内存在规律性分布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选择的样本并不具有代表性。
4.目的抽样法:根据审计目的和需要检查的风险特征,从被审计对象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和业务经验,检查结果更加精确可靠。
在选择审计抽样的样本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样本容量:根据审计目标、风险评估和可接受的抽样误差,确定样本容量的大小。样本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关键性、重要性较高的项目或风险较大的部分作为样本抽取的重点。这样可以确保审计结果更加关注于潜在的高风险领域。
3.目标导向:根据审计目标和要求,确定样本抽取的依据和方向,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适应性。这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测试和分析。
4.内外部数据:根据内外部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选取合适的样本来源,确保样本的可信度和数据的有效性。这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对数据来源进行充分了解和评估,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审计抽样的样本选取方法需要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审计目标来确定,同时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
问老师,审计抽样中应收账款和银行存款可以抽样查吗
答银行存款的话,不可以抽样的。除非是极其不重要的,可以不函证等。
应收账款的话,如果采用分层方式,对不重要的应收账款,可以采用抽样的哦
-
问老师,您好!我在学注会审计的抽样统计和非抽样统计的时候不太好理解,能分别举个抽样的例子吗?
答统计抽样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利用随机方法选择样本
(2)依据概率论推断总体。
不同时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均属于非统计抽样。
一、相同点
1、都是通过样本中发现的错报或偏差率推断总体的特征。
2、运用得当都可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这也就是导读中提到的非统计抽样运用好了一样能达到与统计抽样相同的效果)
3、通过扩大样本量来降低抽样风险。
二、不同点
1、统计抽样可以量化风险,而非统计抽样不能量化风险,只能通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定性评价。
2、选取样本的方法不同。统计抽样只能采用随机数表法和系统选样法选取样本(都是随机,总体中每个抽样单元在被抽取时不但都有机会被选中,而且机会均等),而非统计除了可以采用上述两种选取样本方法外还可以采用随意选样。
3、推断总体结论不同。
(1)统计抽样
①属性抽样
如果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可容忍偏差率,则总体可以接受;如果估计的总体偏差率上限大于或等于可容忍偏差率,则总体不能接受,从而说明样本结果不支持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则应扩大样本规模,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如果估计的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则要谨慎做决定,考虑是否需要扩大样本量。
②变量抽样
如果总体错报上限不小于可容忍错报,不接受总体;如果总体错报上限低于可容忍错报,接受总体。
(2)非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由于不能量化风险,故它要比统计抽样谨慎很多。
①属性抽样
如果样本偏差率不低于或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不接受总体;如果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考虑扩大样本规模,进一步收集证据;如果样本偏差率大大低于可容忍偏差率,接受总体。
②变量抽样
总体错报点估计不低于、低于但接近可容忍错报,不接受总体;如果总体错报点估计虽小于可容忍错报,但差距既不很小又不很大,考虑扩大细节测试范围,获取进一步证据后再谨慎决策;如果总体错报点估计远远小于可容忍错报,接受总体。
-
问CPA审计:审计抽样可以用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那函证是不是就可以抽着函
答函证是可以抽着函,一般是数据较大的客户或供应商函
-
问审计中传统变量抽样怎么理解?
答你好,这个是审计的问题吧?
-
问关于内控审计的统计抽样,高手指点
答你好!每天发生多次 25 (手工控制)每天发生一次 15 (手工控制)每周发生一次 5 (手工控制)每月发生一次 2 (手工控制)每季发生一次 2 (手工控制)每年发生一次 1 (手工控制)系统控制 1 (系统控制)
-
问审计里面的存货监盘程序里的检查存货,执行抽盘,不是都检查,不是都抽盘,这里面用到的是不是审计抽样
答同学,你好
不是审计抽样
-
问老师说 实质性分析程序属于审计抽样步骤中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 和抽取样本不是同一个环节 所以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那细节测试不也是实质性程序里的吗?为什么细节测试可以用呢???
答你好:
这里主要还是程序决定的,实质性分析程序可以理解为财务分析。准确性差些。
细节测试类似于比较详细的检查。
细节测试属于实质性程序。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并列的。
咱们看看还有不理解的地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