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商品进销差价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如:商品售价60元,进价40元,则20元就是他们的进销差价。
免费提供专业财税问题解答,让您避免税务行政处罚风险
-
问在检查中发现2013年8月目前账面分录如下借:商品销售成本 1257422.28 商品进销差价-商品差价 287984.99 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差价 163464.90贷:库存商品 1708872.17 但是实际正确的分录应该如下借:商品销售成本 1246066.97 商品进销差价-商品差价 300816.49 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差价 161988.71贷:库存商品 1708872.17应该怎么调整呢。
答你好,调整分录是
借;商品进销差价-商品差价 300816.49 —287984.99
贷;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差价 163464.90-—161988.7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商品销售成本 1257422.28 — 1246066.97
-
问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是贷方吗+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贷方吗?老师,他这个是怎么算的
答商品进销差价率可理解为约等于利润率。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可理解为该商品当期应分摊的利润。有两个计算公式:1,商品进销差价率=月末结账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受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借方发生额。2,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当期发生的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当期发生的商品售价3,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成本)/ (期初存货售价+本期购货售价)。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售价*成本率
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进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进销差价率=(期初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进销差价)/ (期初存货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售价)
-
-
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借方登记为()
A.购进商品的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
B.购进商品的售价小于进价的差额
C。转销已购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D。使商品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减少的数据
答同学,你好
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表示当期销售商品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选择C
-
问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是贷方吗+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贷方吗?老师,他这个是怎么算的,你能把216670.58这个数是怎么得来的
答你好,只有这个是无法计算的
-
问老师,商品进销差是销售价-进价吗
答商品进销差是销售价减去进价得到的。
商品进销差价,也称为进销差额或进销差价率,是商业企业在进行商品流通过程中,通过计算商品的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来确定的。这个差额反映了企业从购买商品到销售商品过程中所获得的毛利润。具体来说,当商品的售价高于进价时,其差额即为毛利;反之,如果进价高于售价,则会产生毛损
-
问老师,超市购入商品以售价来入库存商品,售价和进价的差价以“商品进销差价”这个科目来反映,这样来做对吗,这个“商品进销差价”也就是利润对吗?
答你好, 商品进销差价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如:商品售价60元,进价40元,则20元就是他们的进销差价
-
问为什么要使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公式怎么理解?
商品进销差价率=进销差价金额/商品售价?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这些公式到底怎么理解啊?完全没明白这些公式的逻辑。不能只是死记硬背吧?
答同学您好,您可以理解为差价占售价收入的百分比,也就是假如售价是1000元,成本价是800元,那差价就是200,差价率是200/1000=20%,本期实际销售了500元,也就是卖了一半,那对应的差价就是500*20%=100,实际销售了800元,那对应的差价就是800*2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