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期初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支付的款项加另外支付的交易费用,但是应该扣除应该确认为应收利息的部分.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针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其摊余成本可以通过账面价值计算得出.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则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在计算期末摊余成本时,需要考虑到现金流入、实际利息以及资产减值损失这三个因素.
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则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个公式相对简单一些,只需要加上实际利息并扣减资产减值损失即可.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是什么?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基金,净值波动很小,走势平稳.而采用市值法估值的基金,其净值波动相对较大.
市值法是指依照市场交易价格来计算的估值方法,能够准确地反应基金的当前市场价值,如果债券在市场上价格大涨,基金净值会跟着大涨,如果债券在市场上价格下跌,基金净值也会跟着下跌.摊余成本法简单来说就是将到期收益分摊到每一天进行返息.计算公式为:溢价发行: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实际成本×实际利率;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折价发行: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什么是期初摊余成本?很显然,按照上文小编老师提及到的关于摊余成本概念的介绍,相信你们对此定义和计算公式应该都是有所了解的.摊余成本主要还是包含了期初摊余成本和期末摊余成本的,这两种成本数值之间是可以进行换算的.而能够影响到摊余成本的因素包含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和资产减值损失等等,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不妨来这里找会计老师进行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