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理论与实务应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根据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该方法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强调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核心在于计算差异产生的递延税款金额。
核算程序的关键步骤:
确定计税基础:分别确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计税基础=未来可抵扣金额,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不可扣除金额。
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通过公式计算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判断差异性质: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未来需多缴税)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未来可少缴税)。
计算递延税款: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对利润的影响有哪些?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收入、成本和费用的变动相对应地增加或减少企业资产或负债,因此资产和负债的变动会导致会计期间内所实现的利润变动。资产和负债变动引起利润变动有以下四种情况:
1、负债不变的前提下资产增加,表明企业取得了利润;
2、资产不变的前提下负债减少,同样表明企业获得了利润;
3、资产增加的增量大于负债增加增量,表明企业获得了利润;
4、资产减少的减量小于负债减少的减量,同样表明企业获利。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理论与实务应用是什么?通过上文汇总的相关财务知识的学习,学员们对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概念和具体的核算流程应该有所掌握的,对于大家应该也清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对于编制利润表也是有所影响的,由此资产和负债变动引起的情况小编老师已经在上文中有所提及的,如果你们还想学习更多与之相关财务知识,都是可以来本网站上免费报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