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待售资产后续计量中的公允价值变动
在会计准则中,持有待售的资产的公允价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对于持有待售的资产,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1.活跃市场报价:如果存在活跃市场,并且该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中有一个报价,那么这个报价通常可以代表其公允价值。
2.市场调整: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报价,但存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市场,可以通过调整市场交易价格来确定公允价值,例如考虑资产的状况、剩余使用寿命等因素。
3.估值技术: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报价或相关交易市场,可以使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例如采用收入法、成本法或市场法等评估方法。
4.资产评估报告:可以聘请独立的资产评估师来提供资产的公允价值评估报告。
5.管理层估计: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层可以根据可获得的信息和专业知识,对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合理的估计。
转入持有待售资产会计分录怎么入账?
1、将固定资产转入持有待售资产时:
借:持有待售资产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将无形资产转入持有待售资产时:
借:持有待售资产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
将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转入持有待售资产时,应当通过“持有待售资产”科目以及“固定资产”科目或“无形资产”等科目进行处理。其中“持有待售资产”科目主要用于核算企业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的资产,科目可以按照资产的类别设置对应的二级明细科目。
持有待售资产后续计量中的公允价值变动如何确定?整体上来说,在上文提及到的相关财务知识中,小编老师已经针对企业持有待售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方式进行介绍,也相信知识对你们后期的学习或者财务工作中都是有所帮助的;不过,作为一名有着多年财务培训经验的老师来说,学员们应当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掌握最新的财务知识和制度,这样对你们工作和学习都有帮助的,有什么想要学习的可以来这里试试。